世界经济的大海上,来自中国的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正扬帆其中,在高水平开放下与各国共享智慧与未来。
今年3月,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到访北京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亲身体验无人驾驶汽车。试乘过程中,车辆精准的智能操控与舒适的驾乘体验,获得王瑞杰的高度认可。他表示,期待中国无人驾驶企业赴新加坡拓展业务。肯定余音未散,市场便迎来重磅消息——仅数日后,迪拜与阿布扎比两地先后宣布与百度Apollo达成合作,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引入阿联酋,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成功走出国门。
在全球无人驾驶技术竞逐浪潮下,中国无人驾驶“出海即出彩”并非偶然。当前,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为无人驾驶技术突破筑牢根基。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超一线城市,“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深层次地融合,构建起具有非常明显竞争优势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闭环。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规模还是数字化程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世界一流,无人驾驶车辆在全球竞争中底气十足。
机遇向来垂青有备而来者。中国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在海外市场持续“圈粉”,其核心密码在于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优势,企业出海后能迅速将创新成果落地为实际应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邓志东指出,近年来我国逐步扩大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规模,构建起覆盖城市复杂路况、乡村道路、高速场景等多元环境的测试体系。海量真实场景的技术验证,不仅为无人驾驶企业积累了数十亿公里的高质量路测数据,更通过反复迭代优化算法,推动安全性能、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持续升级,使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稳居世界前沿阵营。
的确如此,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成果证明这一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位,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规划建设的“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已建成90%……如今,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为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在“铁公水空邮”及城市交通,我们都能发现无人驾驶的身影,在推动研发技术测试向实际应用的转化过程中,助力交通运输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繁荣的背后同样离不开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布局与持续发力。早在2020年,交通运输部便印发促进道路交互与通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构建“国家级无人驾驶测试基地+先导应用示范工程”的发展框架。目前,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已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有超过5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开放的测试道路达到3.2万公里。
如今,中国自动驾驶出海的竞争力与过去单一的成本优势不同,更大程度上是在技术迭代、生态合作与本地化能力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在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市场及业务拓展部总经理、首席品牌官王翀看来,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全世界最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国无人驾驶在全球范围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得益于丰富多样的测试场景,百度Apollo无人驾驶安全测试里程已超1.5亿公里,无人驾驶专利族超5000项,其中高级别无人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王翀说。
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适老化无人驾驶在海外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在“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指引下,我国无人驾驶将技术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提升着技术创新的温度与竞争力。
“我们注意到交通运输部将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扩面提质增效作为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这对于技术创新是很好的思路和方向。”王翀说,“我们与视障朋友交流,了解到他们对出行有很大需求,也有很多痛点,比如车门把手的高度、开启方式的差异,难以精准快速打开车门;又比如车内空调、音响大小、路线选择等细节,羞于向他人求助等等。”
为此,百度无人驾驶车辆率先升级“无障碍关爱功能”,实现语音开关车门和全场景语音交互,进一步满足多种人群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交通运输行业坚持做无障碍出行,不仅仅是出行效率、便捷问题,更是维护这部分群体的尊严,非常了不起。”王翀感叹道。
更加包容是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要内涵。王翀介绍,百度始终秉承着科技向善的初心,希望让人工智能技术更有温度。去年年底,百度联合试点城市工会,通过设立爱心接驳站、开展“安心出行计划”等措施,利用道路测试运力,为老年人无偿提供服务、方便女性夜间安心出行,进一步探索无人驾驶更广阔的示范应用场景。
世界各国在驾驶规则、路域环境等方面差异明显,为无人驾驶技术出海带来诸多挑战,唯有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与持续技术迭代,方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交通运输部门迅速响应,正加快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拟围绕无人驾驶大模型等10个重点方向组织协同攻关。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促进无人驾驶技术与交通领域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无人驾驶技术验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邓志东建议,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单车智能,突破“端到端”无人驾驶新范式等单车智能共性关键技术,让国内无人驾驶车辆更从容面对海外路侧设备相对不足的复杂情况,最终将技术成熟度更高的无人驾驶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据了解,特斯拉最早跑通“端到端”,依靠海量数据和领先算力,形成一定先发优势。在中国,如百度、蔚来、华为等也纷纷发布了“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理念,让技术进步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能够准确的看出,全世界内的无人驾驶技术竞争仍然十分焦灼,各方不遗余力投入研发资源力求占据领先地位。
王翀认为,通过“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我国丰富、高价值的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无人驾驶乃至整个人工智能技术跨越式发展。他举例说,在今年1月西藏定日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救援车辆利用基于AI的百度地图“一键护航”功能,向周边用户实时发送避让提醒,配合绿波信号灯,让原本5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19分钟,确保伤员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及时就医。
但也要意识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多学科深层次地融合创新的过程。邓志东认为,“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对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有大量需求。这类人才不仅要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还要熟悉交通运输行业的业务流程、法规政策、安全标准等知识。
前不久,百度Apollo启动“星火计划”,向武汉大学捐赠了8辆第四代无人驾驶车辆,便于高校师生、研究人员使用车辆进行无人驾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翀说,百度Apollo问世8年来,已与清华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展合作,通过共建研究平台、课程实训实践等方式,联合打造应用型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希望能为无人驾驶生态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