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鮑聰穎)4月8日,北京金融監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市“雙首單”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落地情況。記者獲悉,4月2日,北京轄內國投泰康信任和外貿信任分別在通州區和昌平區的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了初次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實現了全市“零打破”。
北京金融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朱衍生介紹,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監管局會同市規劃天然資源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作业的告诉(試行)》(下稱“《告诉》”),在全國首先打通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路徑。2025年4月2日,通州區及昌平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同時完结“雙首單”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項目。這一創新實踐標志著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作业再获得打破性進展。
朱衍生指出,近年來,不動產信任業務不斷發展,信任財產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該項業務長期面臨不動產僅能登記在信任公司名下,不能與信任公司自有財產相區分的問題,難以真实實現信任風險隔離的功用,影響信任行業充沛發揮服務民生效果。《告诉》的出台,在全國范圍內初次以專項文件的方法,明確了不動產信任財產的登記路徑和辦理流程,實現了可將不動產登記為信任財產的效果,解決了潛在的權屬糾紛,保護了信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業務落地供给了准则保证。
《告诉》印發后,北京金融監管局加力促進實踐事例落地。與北京市規劃天然資源委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合力解決問題。同時,鼓勵轄內信任公司先行先試,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加緊推動首單事例落地。北京市各區政府敏捷響應、積極协作。
4月2日,北京轄內國投泰康信任和外貿信任分別在通州區和昌平區的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了初次不動產信任財產登記,實現了全市“零打破”。其间:國投泰康信任為北京市一位白叟及其自閉症子女設立不動產信任,幫助白叟實現“生前養老照護”與“死后守護子女”的意图,促進信任成為親情與責任的載體﹔外貿信任為北京市一位中年市民專業化定制不動產信任,將物流倉儲設施登記為信任財產,根據其意願將信任收入的50%定向用於慈悲捐贈,構建了新時代“不動產+慈悲+養老+傳承”四位一體的信任服務形式。兩家公司聚集特别需求服務和慈悲傳承項目,通過風險隔離及簡化买卖流程,有用回應社會需求,實現不動產信任從“高淨值專屬东西”向“普惠型財富办理載體”轉型,為行業解決長期存在的財產確權難題供给“首都樣本”。
北京市規劃天然資源委二級巡視員周旭峰指出,兩張“首單”的同時誕生,具有“准则創新的執行力,服務民生的驅動力,協同攻堅的聚合力”三個標志性意義。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杜磊介紹,該項作业作為落實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2.0计划的重要效果,著力擴大金融領域准则型開放,積極回應社會關心關切,強化准则創新系統集成,是以变革促發展、促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通州區區長助理、政府特聘專家林巍标明,試點事例以受益人是自閉症患者的特别需要信任的方法在通州區落地,不僅標志著通州區全球財富办理中心建設走出了堅實的一步,并且标明不動產信任是“普惠型財富办理載體”。北京市規劃天然資源委昌平分局局長賈欣标明,此次事例的成功落地,不僅盤活了存量資產,更實現了養老規劃、慈悲捐贈、資產增值办理等多重目標。
北京試點事例的成功落地將帶來杰出的演示效應和引領效果。下一步,北京金融監管局將持續加強方针支撑與業務指導,鼓勵轄內信任公司積極參與不動產信任,拓宽業務場景,優化業務形式,充沛發揮服務信任准则優勢和社會價值,在養老金融、財富傳承等領域發揮更大效果,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机。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