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6天时间,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累计进场92.2万人次,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达834.9亿美元,展览面积、公司数、进场人次、意向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
从订单中看机遇,在合作中谋发展,进博会这一开放平台,让更多企业深入走进中国,也为全世界创新产品提供更大市场。
作为进博会上的“超级买家”,从未缺席的青岛,再次满载而归。本届进博会期间,全市151家采购商与来自45个国家的190家参展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意向采购订单249笔,意向采购金额同比增长5.1%,主要涉及肉制品、技术装备、医药及保健品等。在“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上,青岛铝产业链战略合作项目、Ramax集团肉类采购项目和马来西亚来发记榴莲进口采购项目正式签约。上合示范区和青岛自贸片区两大高能级开放平台,以及海克斯康、泰纳瑞斯、滴适宝、逢时科技、三昌食品、盈康一生等10余家青岛参展商利用进博会“溢出效应”,展示“首品首发首秀”,拓展合作版图。青啤、国华工艺品等2家老字号企业在“山东老字号暨非遗文化体验馆”进行展示。
对于许多海外品牌而言,进博会是他们敲开中国市场大门、拓宽销售经营渠道的绝佳机会。不少青岛企业正在为这些全球好物入华搭建“新通道”。
眼下,正值马来西亚榴莲收获季。在进博会上,“猫山王”“黑刺”“苏丹王”等耳熟能详的榴莲品种次第登场。“这次,我们和马来西亚知名品牌成功签约,将把更多当地优质榴莲引入青岛!”阿赛浦(青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焦钧吉的“进博之行”收获满满,在“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上,公司与马来西亚来发记(LaiFatKee)签约,计划3年内进口来发记3000万美元的榴莲产品。
“来发记”是马来西亚颇具口碑的榴莲雪糕品牌,深耕榴莲种植与加工多年,每一口都是浓郁的南洋风味。焦钧吉在进博会现场透露,此次签约后,集团将把马来西亚多个优质榴莲品种引进青岛、落地山东,做好“从全球果园到中国餐桌”的舌尖体验。“我们打算在青岛设立来发记榴莲主题餐厅的中国总部,在青岛的历史城区和台东街区附近开设榴莲主题餐厅。”焦钧吉说。
作为健康食品细分赛道的独角兽企业,青岛三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携核心健康食品矩阵参展,并与加拿大盛大企业集团(CGE)签署超5000吨供销战略合作协议。三昌食品集团董事长杨阳表示,此次与加拿大就燕麦长期采购达成深度合作,将进一步夯实三昌在全球优质原料领域的供应链布局,是其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中加食品产业合作的关键举措,也将助力中国健康食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年年“买买买”,年年买不同。八赴进博,不变的是开放合作的初心,改变的是“购物车”清单的长度。变与不变之间,蕴藏着稳存量、挖增量、拓链条的“小秘密”。
青岛经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经控国际贸易集团总经理贾松涛细数本届进博会的收获:“各板块业务签约成果显著,累计签约金额占公司外贸订单总量的30%,成为拉动业务增长的强引擎。”传统业务层面,青岛经控集团借助进博会“全球农产品超市”的资源优势,签约尼日利亚芝麻采购订单,开拓巴基斯坦芝麻新货源市场,带动芝麻进口量同比增长15%;冷链业务方面,完成阿拉斯加狭鳕鱼原料进口的同时,开拓滋补品赛道,引进越南干鱼胶新品种,并启动美国鲑鱼、阿拉斯加狭鳕鱼等原料采购计划,推动业务品类向高的附加价值延伸;新兴业务层面,紧抓全球新材料产业机遇,积极拓展外贸增量,进博会期间与美国、印尼等碳材料核心产区供应商达成约3万吨进口订单,为电解铝、新能源锂电、电力、玻璃等多元产业提供优质材料支撑;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以“平台+模式+供应链”三维赋能,打造“青云e购”O2O线上商城,进博会期间签约全球超30个优选品牌入驻“青云e购”商城,SKU进一步丰富,推动保税进口业务进一步发展。
除了开启“买买买”扫货模式,这些年来,青岛企业的角色也悄然发生明显的变化。今年进博会上,许多青岛企业抓住机遇,与海外企业“交朋友、话合作、谋长远”,共享创新成果。
“每年的进博会都像是打开了面向全球市场的万花筒,让我们大家可以零距离接触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理念。”青岛中非商会会长、青岛鸿亚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靖轶是进博会的“全勤生”,作为国际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同时又服务于中非经贸合作平台,她对开放平台的作用感触尤为深刻,“进博会这样的平台,让中外企业从单纯的买卖关系,升级为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共同开拓市场的战略伙伴关系,发挥了网络与信任构建的作用。”
在本届进博会上,服务贸易、消费品及医疗器械与医药保健等三大展区,是黄靖轶和团队同事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对医疗器械与医药保健展区的关注,不仅基于全世界内对健康生活追求的普遍趋势,更源于其深刻认识到非洲大陆在构建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方面存在巨大且迫切的需求。“我们关注从基础诊断设备、便携式医疗仪器到高值耗材及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机会。为此,青岛中非商会正在积极推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中非数字健康管理平台。这样的平台旨在超越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整合咨询、培训、设备、技术和服务。”黄靖轶称,希望能够通过进博会,链接全球顶尖的医疗科技与资源,未来能够将更多先进、适宜、性能好价格低的医疗设施与技术,通过商会高效、可靠的一体化通道引入非洲,并辅以相应的技术培养和训练和远程支持,切实为提升非洲本土的健康管理能力和民众的健康福祉贡献一份力量。
本届进博会前夕,由商务部主办的“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办。这对于持续关注进口业务的企业而言,是一个重磅消息。
“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和创新性的举措。它标志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转型进入了更系统、更品牌化的新阶段,而品牌层面也代表着从MadeinChina中国制造向BrandinChina中国品牌的深度转型。这不仅仅是鼓励进口,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愿意主动共享其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得知商务部启动打造“出口中国”品牌,黄靖轶感慨万千。她认为,这对于像非洲这样的不发达地区特别的重要,能为他们提供稳定、可靠、高价值的出口目的地,帮助其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一起发展。她坦言,“对于青岛中非商会而言,我们很振奋,并已准备好在其中扮演双向桥梁的角色”。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被看见”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提供的广阔销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与合作,更是进博会上每一位参展商迫切地需要的发展机遇。
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了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163家来自这些国家的企业参展,较去年增长近四分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已连办八年的进博会正将更多目光投向“全球南方”,进博会正展现出更多普惠、包容与开放的特质,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坚实的确定性。
本届进博会上,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或许也是某种提醒:世界应当更多看到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的潜在能力,那里有很多等待被激活的动能,也有很多共同增长的可能。